【摘要】桑螟(Glyphodes pyloalis)是桑树的主要害虫,严重危害各蚕桑主产区的桑叶产量。从桑螟触角转录组数据库中共鉴定出15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(GST)基因。序列分析显示,这些基因均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,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的GST基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,其中8个GST基因具有谷胱甘肽结合域。系统进化树显示这些GST基因分别归属于GST的6个亚类。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,GpGST-D1在雌、雄成虫触角中高度特异性表达,推测可能参与桑螟触角中气味降解过程。GpGST-O1和GpGST-O2在雌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,GpGST-D3在雌成虫腹部的表达量最高,但在触角中的表达量与雄成虫无显著差异。除GpGST-D3外,10个GpGST(GpGST-D2、GpGST-D4、GpGST-E1、GpGST-E2、GpGST-E3、GpGST-T1、GpGST-Z1、GpGST-S1、GpGST-S2、GpGST-S3)在桑螟成虫腹部的表达量也高于其他组织,但呈现出性别差异。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桑螟嗅觉感受行为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,也为研发新型桑螟防治手段提供了参考。
【关键词】
《建筑知识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阅江学刊》 2015-07-02
《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》 2015-07-06
《重庆高教研究》 2015-06-29
《重庆高教研究》 2015-06-26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